2007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構念~操作性定義~假設

構念:語言學習困難
操作性定義:在日常生活中開口說英文的次數
構念:自尊
操作性定義:在課堂上主動回答的次數
兩者之間的關係:
假設: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平均15次以上用英文交談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主動回答英文問題的次數遠比其他學生多。

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國小學生學習第二外語與文化認同的關係

◎ 國小學生學習第二外語與文化認同的議題
緒論:
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頻繁,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顯,然而已成為我們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溝通工具,而現在更將英語教學納入小學的正式課程中。根據研究調查(Chen,1996),臺北市六年級學童學過六個月以上英語者佔83%;臺中市國小學童學過或正式學英語者佔61.9%(盧秀鳳,民84)。調查也指出截至八十六年六月止,臺灣地區國小開設英語課程的計有230所,約占21.1%,由此可知重視英語教育已成為教育的趨勢,可是經由專家研究發現其實英語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中是一種外語,因此不利於學習的條件限制很多,另外也發覺到此時期學童對於自己文化的認知似乎尚未成熟,學習英美文化容易產生文化價值觀的混淆,也造成學習上的種種困難,因此,在國小階段過度強調英語教育是否會造成學童對文化認同的危機呢?於是研究者想知道國小學生學習第二外語與文化認同之間的關係如何。

2007年11月24日 星期六

現象學

1.國小學生學習外語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為什麼國小學生應該開始學外語?
2 國小學生學習外語與他們的「文化認同」有關係嗎?
-----在這國小階段的學生是抱著怎樣的心態去學習外語的呢?
3.國小學生學習外語之後,所應該要達到的操作性目標(operational goal)是什麼?
-----國小學生學習外語之後,又將如何應用於生活之中?
4.什麼是幫助國小學生外語學習最大的因素?什麼是阻礙國小學生外語學習的最大障礙?
-----國小學生在學習外語時,我們將如何幫助他們快樂的學習?
評論:
◎在現象學的提問原則中,主要是要詢問為什麼與如何做....等,如此才可得知多方面的想法,如果以問題來問及這是什麼,則答案可能只是種方法,因為現象學它是一種研究方法的想法而非是一種研究方法,而現象學中它探討的事件過程遠大於結果,所以在國小學生與外語的這個話題當中要探討的是兩者之間的生發過程,而不是學習之後的評量結果。
◎另外在此研究生的提問中,似乎出現了重複性的問題,也就是第一題中的學習外語最大的困難是什麼與第四題中的什麼是阻礙外語學習的最大障礙,不是相同嗎?
以上是我對此題目的想法,說真的要去評論一個研究生的題目真的有點.....,不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還請老師多多指教ㄌ,謝謝!!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研究方法論期中考題目

1. 請運用妳上研究方法論課至今所學的一切知識:告訴我什麼是「質性研究」,什麼是「量性研究」,這兩種研究法的差別為何。並請舉出某些研究題目為例說明(例如:某某......研究議題是屬於質性,或者是量性),並列出此兩種研究法的優缺點。(40%)
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實際上並不是一種方法,而是許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統稱,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並透過與研究對象互動而形成。包括:個案研究、文獻研究、俗民誌、紮根理論…等皆屬之。例如:幼小銜接的研究議題是屬於質性研究,它是透過多種資料的收集,歸納分析資料,進而探討幼稚園大班升小學一年級時的適應問題。
量性研究:
是一種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份,進行測量和分析,以檢驗研究者自己有關理論假設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備的操作技術,包括:資料收集方法、實驗法、數字統計方法…等。例如:為什麼水會上升?透過實驗法來驗證,如此即為量性研究。
差別:質性研究現實由主觀詮釋,動態的,研究者本人,描述方法…
量性研究現實是客觀存在,靜態的,研究者為局外人,統計方法…
優缺點:質性研究可以讓研究者對所選擇的主題作有深度且具細節描述的探討. 它不被先預設的立場所局限所要研究的眼界;量性研究用的是一個客觀的評量工具, 根據這個評量工具所獲的資料,易於歸納出一個規律或原則。
2.就如同我們在上課中所做的活動一樣;請你自訂一個「俗民誌」題目,並且寫出:為了要研究這個題目,有關「人」、「事」、「時」、「地」、「物」這五項議題。(40%)
俗民誌或稱人種誌、種族誌,將特定的人類文化作深入、整體的分析描述,並仰賴實地研究,而且研究者必須完全投入、參與其研究主體的日常生活及文化,以獲取被研究者的主觀感受。
題目:隔代教養祖父母的教育期望與教養方式
:學校中隔代教養的幼兒
:1.隔代教養祖父母對孫子女的教育期望為何?
2.教養孫子女的方式是否會有所不同?
3.隔代教養對幼兒的影響?
:觀察時間約半年(一學期)
地:花蓮縣隔代教養的比例偏高,因此,本研究將以花蓮縣學校為研究場域。
物(資源):透過深入訪談、家庭訪查、紀錄其教育方法、觀察及資料蒐集的方式,以了解祖輩對孫輩的不同教育期望是否影響其教養孫輩的方式、態度。
3. 對王力宏歌曲「Kiss Goodbye」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而不是一個聽眾的角度),妳覺得在這首歌裡要表達的感情、主題..........是什麼?再者,妳要用什麼方法知道:妳的研究想法是「對」的?(20%)
這首歌是王力宏的真實愛情故事,述說與女友相隔兩地的戀情,在這首歌裡我覺得要表達的感情是戀人們每一次離別時難分難捨的心情,還有每一次「Kiss Goodbye」時都讓人更期待下一次相聚的思念痛苦,而在這首歌中描述著男女朋友之間從談戀愛的甜蜜到分手的痛苦。如果只是單從聽眾的角度,只聽歌詞的內容是無法真正感受到歌詞所要傳達的意境,如果是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除了用耳朵聽之外,還要多一份觀察力,也就是觀察MV中的情境。從MV剛開始女主角在寫分手信,之後回顧交往時的種種,在這之中不難發現這一段戀情不同類型的「kiss」,無論是吃東西、生病、坐摩天輪亦或是浪漫的耶誕樹下與女主角浪漫擁吻,這般初戀的吻、幸福之吻,還有分離之吻等等,皆述說著當離別時的痛苦,因為之前甜蜜幸福有多深,離別的痛便有多痛,並且搭配聽覺所傳遞的內容更能了解到每次「Kiss Goodbye」後的難捨。
4.此題為加分題。(妳可以選擇寫或者不寫。)上課至今,妳對這門研究方法論的課有什麼意見、感想、建議?
以前從未接觸過這樣的上課方式,一方面覺得很新鮮,一方面也讓我從不斷的嘗試錯誤中去學習,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開始設部落格時真的搞了好久喔!也不知如何去PO文章,還問了之前上過老師課的學姊,不過從從未接觸到了解,讓我得到另一項知識,真的很棒。而老師跟以前的老師不同,讓我們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如此的互動方式,使得原本令人感到乏味的哲學性東西變得更加生動,不過老師我有一個疑問?之前老師都會將下禮拜要討論或上課的問題先PO在部落格上讓我們是先準備,可是到了後面便沒有了,因為平常工作下班後又要上課,真的有點頭昏昏腦頓噸的,臨時的討論話題卻不知從何著手,可否請老師還是事先將下禮拜要上的題目事先給我們知道呢?謝謝囉!!希望在這堂課中快樂的學習,以後還請老師多多指教喔!:)

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圖的感想

起初看到圖時,只是覺得他們是不同人種,卻不知要如何發問問題,於是心裡開始一些假設性的問題
他們的工作是什麼?
他們身上帶了多少錢?
之後老師又給予我們提示他們在美國城市於是我心中又有了一個問題
他們為什麼聚集在一起?
後來老師又說了一些相關事件,於是我便猜想他們是一組不同人種所組成的球隊,可能因為比賽勝負關係而引發衝突,因此遭到禁賽,也因此讓人覺得有種族歧視,所以引發抗議行為,可是老師又有提到有關他們的徽章,是否因為徽章圖案而引發衝突呢?
以上是我初步的推論與想法
※我們所討論的人種問題因該是屬於質性研究
※我有初略看過老師之前的GT理論內容,老師要我們做的應該是不斷的與資料互動,
在心中形成假設性概念,然後再利用不斷輸入的資料,來推翻否定或強化心中那個慨念。
如:老師先前給的資料(美國城市、克里夫蘭、印第安人),激發了我起初的想法與問題,之後又
有了新的資料(球隊、抗議、漫畫家道歉...等)讓我推翻了之前的想法與問題又有了新的想法,
此過程應該就是GT理論吧!

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什麼樣的知識與人是互動?

◎什麼是浪漫?
有人覺得做自己最浪漫 (因為年輕、不曾有浪漫的感覺、覺得生命中壓根不需要浪漫)
是一種心靈交會、心跳的感覺
和喜歡的人一起吃好吃的東西 (因為喜歡吃美食)
送鮮花、項鍊、手機...等 (重視物質)
講甜言蜜語
擁有一個驚天動地的愛情
一起看日出
給寶貝一個吻
和另一伴白髮蒼蒼手牽著手
每個人心中對「浪漫」一詞的定義皆不相同,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需求、感受不同,當然對
「浪漫」這個知識的認知也就有著不同的意義(如:喜歡吃美食,所以去吃好吃的東西便會覺
得浪漫;喜歡物質,所以物質上的需求就較能感覺浪漫)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對浪漫的事也可能不同,像在年輕時沒有過浪漫經驗所以不懂;戀愛
時,可能對對方帶給自己的感覺為主;有小孩時,可能是對小孩的事;年老時,可能是牽手後半
輩子的老伴
所以知識跟人是一直互動著

2007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典範、本體論、知識論、方法論

◎幽浮(UFO)現象的真假?(本體論)
相信:年齡因素(年紀較小的幼兒因為觀看相關的影片而相信)、主觀
不相信:未曾見過、認為是自然現象(如:光....)、曾受騙(有些人會以假的照片來欺騙他人)、錯
覺 、沒有扎實的證據、客觀
人們對於信與不信的所有認知即為知識論
※以知識論來推翻或證實的問題即為本體論
※將知識論系統化就是方法論(如:將對幽浮現象的所有認知因素進行歸納、分類而成信與不信
兩者)
※本體論除外的所有即為典範
對幽浮有興趣者可上此網站觀看喔!http://www.ufo.org.tw/study/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