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研究方法論期中考題目

1. 請運用妳上研究方法論課至今所學的一切知識:告訴我什麼是「質性研究」,什麼是「量性研究」,這兩種研究法的差別為何。並請舉出某些研究題目為例說明(例如:某某......研究議題是屬於質性,或者是量性),並列出此兩種研究法的優缺點。(40%)
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實際上並不是一種方法,而是許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統稱,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並透過與研究對象互動而形成。包括:個案研究、文獻研究、俗民誌、紮根理論…等皆屬之。例如:幼小銜接的研究議題是屬於質性研究,它是透過多種資料的收集,歸納分析資料,進而探討幼稚園大班升小學一年級時的適應問題。
量性研究:
是一種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份,進行測量和分析,以檢驗研究者自己有關理論假設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有一套完備的操作技術,包括:資料收集方法、實驗法、數字統計方法…等。例如:為什麼水會上升?透過實驗法來驗證,如此即為量性研究。
差別:質性研究現實由主觀詮釋,動態的,研究者本人,描述方法…
量性研究現實是客觀存在,靜態的,研究者為局外人,統計方法…
優缺點:質性研究可以讓研究者對所選擇的主題作有深度且具細節描述的探討. 它不被先預設的立場所局限所要研究的眼界;量性研究用的是一個客觀的評量工具, 根據這個評量工具所獲的資料,易於歸納出一個規律或原則。
2.就如同我們在上課中所做的活動一樣;請你自訂一個「俗民誌」題目,並且寫出:為了要研究這個題目,有關「人」、「事」、「時」、「地」、「物」這五項議題。(40%)
俗民誌或稱人種誌、種族誌,將特定的人類文化作深入、整體的分析描述,並仰賴實地研究,而且研究者必須完全投入、參與其研究主體的日常生活及文化,以獲取被研究者的主觀感受。
題目:隔代教養祖父母的教育期望與教養方式
:學校中隔代教養的幼兒
:1.隔代教養祖父母對孫子女的教育期望為何?
2.教養孫子女的方式是否會有所不同?
3.隔代教養對幼兒的影響?
:觀察時間約半年(一學期)
地:花蓮縣隔代教養的比例偏高,因此,本研究將以花蓮縣學校為研究場域。
物(資源):透過深入訪談、家庭訪查、紀錄其教育方法、觀察及資料蒐集的方式,以了解祖輩對孫輩的不同教育期望是否影響其教養孫輩的方式、態度。
3. 對王力宏歌曲「Kiss Goodbye」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而不是一個聽眾的角度),妳覺得在這首歌裡要表達的感情、主題..........是什麼?再者,妳要用什麼方法知道:妳的研究想法是「對」的?(20%)
這首歌是王力宏的真實愛情故事,述說與女友相隔兩地的戀情,在這首歌裡我覺得要表達的感情是戀人們每一次離別時難分難捨的心情,還有每一次「Kiss Goodbye」時都讓人更期待下一次相聚的思念痛苦,而在這首歌中描述著男女朋友之間從談戀愛的甜蜜到分手的痛苦。如果只是單從聽眾的角度,只聽歌詞的內容是無法真正感受到歌詞所要傳達的意境,如果是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除了用耳朵聽之外,還要多一份觀察力,也就是觀察MV中的情境。從MV剛開始女主角在寫分手信,之後回顧交往時的種種,在這之中不難發現這一段戀情不同類型的「kiss」,無論是吃東西、生病、坐摩天輪亦或是浪漫的耶誕樹下與女主角浪漫擁吻,這般初戀的吻、幸福之吻,還有分離之吻等等,皆述說著當離別時的痛苦,因為之前甜蜜幸福有多深,離別的痛便有多痛,並且搭配聽覺所傳遞的內容更能了解到每次「Kiss Goodbye」後的難捨。
4.此題為加分題。(妳可以選擇寫或者不寫。)上課至今,妳對這門研究方法論的課有什麼意見、感想、建議?
以前從未接觸過這樣的上課方式,一方面覺得很新鮮,一方面也讓我從不斷的嘗試錯誤中去學習,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開始設部落格時真的搞了好久喔!也不知如何去PO文章,還問了之前上過老師課的學姊,不過從從未接觸到了解,讓我得到另一項知識,真的很棒。而老師跟以前的老師不同,讓我們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如此的互動方式,使得原本令人感到乏味的哲學性東西變得更加生動,不過老師我有一個疑問?之前老師都會將下禮拜要討論或上課的問題先PO在部落格上讓我們是先準備,可是到了後面便沒有了,因為平常工作下班後又要上課,真的有點頭昏昏腦頓噸的,臨時的討論話題卻不知從何著手,可否請老師還是事先將下禮拜要上的題目事先給我們知道呢?謝謝囉!!希望在這堂課中快樂的學習,以後還請老師多多指教喔!:)

沒有留言: